一前言
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,大陳地處浙江省東邊的東海之上,居民來自台州語系的黃岩縣、溫嶺縣及溫州語系的樂清縣外,尚有部分來自福建省福州語系的閩北。
由於原鄉不一,自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,但由於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島上,因生活在一起,隨著時光的推進,也就醞釀出同中有異、異中有同的習俗了。
現在就根據一些我鄉的諺(俚)語、歌謠,以窺視特殊的風土民情。
二、生
(一)重男輕女觀念很重,致有:
生個脬,沒得哽;生個卵,掇出碗加碗。
脬,字典之義為膀胱,但在此指女性生殖器,卵指男性生殖器。
哽,塞喉嚨之義,因塞喉嚨不需太多食物即可。亦為啜之反義詞。
全句:生了女兒,想要一點塞喉嚨的食物都無,如生男孩,則一碗碗掇來。
(二)做月理(子)全由娘家料理,夫家不太管。
(三)月理期,男性(丈夫)不能進入產房(都為家中臥室), 即不可同房睡,否則會倒運。意在防止「行房」吧!
(四)宗法思想:
鹽(鹹)水能種稻,囡裡好過老。
因一般水稻不能在鹽(鹹)水存活,所以老年人不能在出嫁了的女兒家養老。
(此語用於現代實謬之矣!)
三、死
(一)死要熱鬧,家人要呼天搶地的哭,哭要有詞有調,所以在旁人看來是:
在世不孝順,死了爭老命。
(二)末七後,喪事結束,熱鬧不再,所以:
死人怕末七
(三)哭之一例–母哭囡死:
老天沒天眼,姊丈不死死我囡,我囡死了姊丈斷六親,姊丈死了我囡嫁別人。姊丈,丈母娘比照子、女稱呼女婿。
(四)五七的祭品中一定要有糯米圓、用硬紙剪一有頭手腳的紙人,用竹籤兩頭穿上一圓,將之放在紙人肩上使成擔圓狀,在祭拜後送走喪者同時,插於送喪者之處。
五七擔圓,擔到閻王頭前。
(五)父母過世,已嫁女兒要蓋(送)壽被:
大蓋頭,小蓋腳,當中央肉講不著。
一女,都要;三個以上:長女:父;幼女:母,中間者免。
(六)老人過世,都希望有長孫捧牌位,所以:
長孫搿牌位
四、婚嫁
(一)嫁女,母要哭,哭要有詞有調,所以有:
好笑不笑,該叫不叫。
(二)哭之一例–囡嫁哭囡:
雙腳踏在沙頭灘,我囡嫁把大陳山,綠麻草鞋有得摜。
綠麻草鞋有得摜,意指整天穿草鞋上山下海從事勞動。
(三)女嫁不發帖子,不然會受人笑:
呆肚不識,嫁囡發帖。
傻子不懂事,嫁女兒還發帖子。
(四)拜堂、送洞房、落廚房(拜堂唱詞、洞房經有範本)
(五)諷刺早婚:
十三娘,十四爸,三十六歲做爺爺。(爺爺沒鬍鬚,十七、八代做烏龜)。(老烏龜、龜茲、龜裂)
(六)表兄妹成親甚為普遍,還認是親上加親,或許受章回小說影響所致,故而:
表妹嫁表兄,被頭塞來緊繃繃。
一般將「繃」的讀音與東同,如此與『兄』協音故。
五、年節
(一)正月初一:
一般家庭會至長輩家拜歲,( 一至二年以內的)喪家,子媳以下要在家守孝,出嫁的女兒則否,故有:
花花囡兒花花貌,沒好媳婦守孝堂。
囡兒,暱稱女兒;沒好媳婦,沒有一點長處的兒媳婦。
義為:寶貝女兒會穿著花綠並作打扮過年,平時不好、不孝的兒媳婦今天要守在靈堂。
(二)正月初二:
接壽:親友臨門向死者上香(跪)拜,家人在家繼續守在靈堂,並接待拜祭者。
(三)正月十五:
1.打生:
今夜將久未生育之婦女,綁於會生果之樹上,眾人鞭打並逼問:「要生否?」
,至其回說「要生!要生!」止。
2.正月半夜啜糟羹
糟羹即用麵(麥、山)粉摻入米粉段、芥菜、鹹帶魚、肉末等七、八種佐料和成餬,視各家之經濟狀況而用料。
3.正月半夜送墳燈
夜間在祖墳上點燈籠,每座先人的墳上都要一盞燈籠
(四)清明:
上墳(掃墓): 大致與各地相同,但新墳三年內在墓地以一桌酒席上供,第四年起在家併同祖先祭拜,酒席祭拜不一定在清明當天,一般可至端午。
清明長長節,做到端午歇,端午一記捱,
捱到做除夜,除夜沒銅錢,再等轉來年。
(五)端午:
午:吃粽、飲雄黃酒。
晚:未做清明者,今日最後一天補做。
(六)六月六:
六月六,曬黃綠(著黃綠、狗洗浴)
(七)七月七:
七月七,洗頭蝨。
1.用茉莉葉汁洗頭,頭不會長蝨
2.晚用面桶接織女的淚水洗眼會明亮
(八)九月九:
九月九,蚊蟲釘茭首(扳茭首)
(九)過年:
1.前奏:
小寒大寒,捉拾米糕過年。
2.流程:原謠係自十六日開始,現自廿四摘錄。
廿四撣埄塕,廿五送長工,廿六嚎老司,廿七殺大彘,
廿八包粽,廿九打凍,三十做除夜,初一啜調泰。
3.謝年:
謝年打炮仗,雄雞頭孤恓相。
臘月廿八、廿九、三十任一日晨用雄雞(留尾毛)、有鱗魚,彘肉各一。
由男性祭拜。因殺的都是雄雞頭(小雄雞)所以小雄雞很可憐。
六、其他
(一)漁獲之豐:
欠債如牛毛,不如海水一夜潮。
大陳周邊為浙江第二漁場,魚產豐富。
墨魚汛期,都用竹筏捕撈,兩人一筏,但有人買不起竹筏,只好用網兜站在岩岸捕撈
,謂之「躋山」, 所得也能溫飽一家。
(二)啜帶魚:
一口咬來像頭梳,兩口咬來像篦櫛。
(三)墨魚一生:
台州生,福建養,回到台州好劈鯗。
留言列表